前后分离 axios 接 api 跨域问题如图: 解决办法: 1. npm start 本地开发环境解决: 在webpack配置文件 /config/index.js 里找到 proxyTable 开启代理 changeOrigin:true, 2. npm run build 把 dist 放线上后解决: nginx 的 配置文件 xx.conf 的 server {} 里加如下: 支付 ¥4.99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7%的内容 微信支付 如已付费购买,请免登录验证。
前后分离 axios 接 api 跨域问题如图: 解决办法: 1. npm start 本地开发环境解决: 在webpack配置文件 /config/index.js 里找到 proxyTable 开启代理 changeOrigin:true, 2. npm run build 把 dist 放线上后解决: nginx 的 配置文件 xx.conf 的 server {} 里加如下: 支付 ¥4.99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7%的内容 微信支付 如已付费购买,请免登录验证。
结论,简单理解为:代理的地址在端口以后如果有东西(包括目录或者/),转发地址会去除location匹配的目录(根据匹配的字符,如果是/api则去除api,如果是/api/则去除/api/) 如果代理地址到端口就没了(没有目录或/),那么转发地址会保留匹配目录 后期对照 alias与root的区别 参考一 :proxy_pass 1.location和proxy_pass都带/,则真实地址不带location匹配目录 location /api/{proxy_pass http://127.0.0.1:8080/;}…
最大的区别:Dubbo 底层是使用 Netty 这样的 NIO 框架,是基于TCP 协议传输的,配合以 Hession 序列化完成 RPC 通信。 而 SpringCloud 是基于 Http 协议+Rest 接口调用远程过程的通信,相对来说,Http 请求会有更大的报文,占的带宽也会更多。但是REST 相比 RPC 更为灵活,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的依赖只依靠一纸契约,不存在代码级别的强依赖。
Dubbo 是 SOA 时代的产物,它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服务的调用,流量分发、流量监控和熔断。而 Spring Cloud 诞生于微服务架构时代,考虑的是微服务治理的方方面面,另外由于依托了 Spirng、Spirng Boot 的优势之上,两个框架在开始目标就不一致,Dubbo定位服务治理、Spirng Cloud 是一个生态。
Random LoadBalance: 随机选取提供者策略,有利于动态调整提供者权重。截面碰撞率高,调用次数越多,分布越均匀; RoundRobin LoadBalance: 轮循选取提供者策略,平均分布,但是存在请求累积的问题; LeastActive LoadBalance: 最少活跃调用策略,解决慢提供者接收更少的请求; ConstantHash LoadBalance: 一致性 Hash 策略,使相同参数请求总是发到同一提供者,一台机器宕机,可以基于虚拟节点,分摊至其他提供者,避免引起提供者的剧烈变动;缺省…
Dubbo 采用全 Spring 配置方式,透明化接入应用,对应用没有任何API 侵入,只需用 Spring 加载 Dubbo 的配置即可,Dubbo 基于Spring 的 Schema 扩展进行加载。